Sunday, August 19, 2012

开斋节



开斋节,多美好,
开开心心回乡早,
爷爷奶奶乐无比,
一家团圆真热闹。

开斋节,齐开斋,
准备糕饼和饭菜,
炸鸡炒面装满盘,
碗碟排好迎客来。

开斋节,喜洋洋,
各族好友来拜访,
不分肤色同欢庆,
                                       互求原谅祝安康。 --- 二年级《开斋节》


第一天进二忠班教课,《开斋节》便是我的第一课。 莫说二年级生对开斋节的陌生,身在多元种族国家二十二年的我也不是那么了解友族同胞的节日或习俗。备课时,才惊觉原来有这些道理*好吧,或许就只有我被‘蒙在鼓里’哈哈*

开斋节前的一个月为斋戒月,也就是我们俗称的Puasa。所有的穆斯林在这一个月里都必须从早到晚上(时间视区域而定)斋戒,不能饮食。晚上后,他们就可以开斋,既开始饮食。因此,穆斯林教徒的新年称为“开斋节”。斋戒月的意义是让他们可以真正感受到那些挨饿的人的痛苦,而这被他们定义为一种精神上自我净化的方式。

青黄相交的Ketupat,可称为马来粽、米糕或库塔。由於制法与形状类似华人所紮的粽子,所以我们习惯上把它称作“马来粽”。马来粽是欢庆开斋节最常见的食物,因此成为开斋节主要象征之一。

每年的开斋节,总会随着爸爸到员工的家里做客。他们住在马来村。那窄窄的马路,因为欢庆节日而挤得水泄不通。那小间隔的木板小路,让每个爱漂亮的女人们都放弃穿高跟鞋。那五颜六色的油漆木板墙,若没有主人的带领还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里。大人小孩的鞋子凌乱地摆放在门前,意味着主人家满是客人。

握过他们的双手,说声祝福语后便找个位置坐下。主人家忙进忙出地招待。咖喱、牛肉、米糕和黄米饭是每一家都会准备给客人的佳肴。就如同华人新年一样,来来去去的食物都是一样,但是大家在意的是那一份真诚拜访的心意,也就是课文里所说的“各族好友来拜访,不分肤色同欢庆”。由于他们的家都是温馨小家型,眼见外头走着来下一家的客人,我们起身握过手道个谢便离开了。

依我觉得,华人与马来同胞间的沟通依然欠缺。或许是没什么相同的话题,又或是我们家里人都属害羞型,哈哈!小孩们顾着吃,大人们简单地嘘寒问暖,就这样拜访一家一家地过了这开斋节。


余明肥,你一定很想一起参与吧?哈哈!

No comments: